三陰交足太陰脾經,位于小腿內側,內踝尖上方3寸處。為脾、肝、腎三經的會 穴。具有健脾利濕、調補肝腎的作用,是養生保健的常用穴位。
現代研究證實,該穴具有調節人體生殖系統的功能,調整內分泌系統的作用。針刺可促 進卵巢功能,恢復正常的排卵過程與月經周期;調整胄分泌機能和胃蠕動。艾灸該穴可顯著 改善紅細胞聚集程度,降低血液黏度,加快血流速度,降低外周血管阻力D對血糖也有一定 的調整作用。
太溪別名呂細,足少陰腎經的原穴。位于足內側,內踩尖與跟腱連線的中點。具 有益腎養陰、調補腎氣功效。《會元針灸學》云:“太溪者,山之谷通于溪,溪通于川。腎藏志而喜靜,出太深之溪,以養其大志,故名太溪'《經穴解》云:“穴名太溪者,腎為人 身之水,自涌泉發源。
針灸該穴具有良好的護腎保健作用。若配合肝的原穴太沖,具有良好的調整情緒,調整 人體抗病能力的作用。
太沖足厥陰肝經的原穴。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3具有調理氣 機、疏肝理氣的作用。與“合谷”穴,并稱為“四關穴”,意即人體生命的關口,具有非常重要的養生防病作用。
中醫體質辨識儀廠家認為針灸太沖穴可調整人體的精神、生殖、肝膽系統,能舒暢情緒、調整血 壓,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