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體質辨識儀廠家認為,《靈樞.論勇》中根據人格心理特征在勇怯方面的典型差異,將體質分為“勇”和“怯”兩種類型,并論述了“勇士”和“怯士”兩種體質類型的人在外部特征、心理特征以及臟腑組織的形態結構等方面的差異。
《素問.血氣形志》中還根據心理特征的差異,將體質劃分為五種形志類型,即體質的“五形志”特征:“形樂志樂”、“形苦志樂”、“形苦志苦”、“形樂志苦”、“形數驚恐”。
總之,《黃帝內經》充分注意到不同體質類型的客觀存在,體質是可以從多種角度去認識的。《黃帝內經》對體質的分類方法是建立在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等方面的活體觀察和對人體的整體考察基礎上,體現了“形神合一”、“心身合一”以及人與自然相統一的整體觀念。這些分類方法對后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