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于2010年在全國率先推行家庭醫生式服務,通過由社區醫生、護士、預防保健三類人員組成的家庭醫生式服務團隊與社區居民開展簽約服務。與傳統的和大醫院的診療流程比較,家庭醫生式服務診療流程有三個主要特點:一是患者不再被隨機分配就診,而是直接預約、分診至其簽約醫生處進行候診;二是患者不再是單純診病,而是接受醫護團隊的健康管理,必須保證與居民間充足的交流時間,當次診療結束時,要視情況與就診居民預約下一次復診時間,或提供轉診服務;三是簽約患者享有優先就診等簽約便利。目前,北京市已有260余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此服務流程。
通過幾年的探索,社會公眾對簽約服務正逐步認可和接受,但也有許多方面亟待完善,如由于沒有相應的付費機制,對協議雙方的約束性普遍較弱等。未來,結合國家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總體要求,北京市也將進一步建立健全簽約服務的內在激勵與外部支持機制,調動家庭醫生開展簽約服務的積極性,不斷完善簽約服務內涵,改進服務方式,增強群眾主動簽約的意愿,強化簽約服務效果。
北京市首個居民健康監測小屋在展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在這里,居民可以在社區醫生的幫助下檢測血壓、血糖狀況,體檢數據將納入居民健康檔案進行管理。在居民健康監測小屋看到,屋里有身高儀、體重儀、血壓儀、肺功能儀等體檢設備,轄區簽約居民只要憑社保卡,就可自助進行健康體檢。居民自助體檢結果將通過網絡平臺,自動加載到居民健康檔案當中。社區醫生不僅可以對管轄居民的健康狀態進行動態檢測、分級管理,還可以根據居民的具體情況提供就醫指南,必要時進行轉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