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屋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滿意度
建立“健康小屋”與社區、企事業單位協商進行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務,社區“健康小屋”建立在社區衛生服務站內或者物業中心,企事業單位建立在辦公場所附近!健康小屋”由健康檢測區、健康咨詢區、健康活動區構成。派遣 1 名健康管理師,負責身高、體重、血糖、血脂等常規項目的檢測,常規健康咨詢,生活方式管理等工作。
“健康小屋”落成后,通過短信、電話、社區微信平臺、企業 OA 等方式進行推送,讓轄區居民和工作人員周知“健康小屋”服務內容,鼓勵個人和單位員工參與自我健康管理行動中。宣傳并講解健康管理內容后,與管理對象簽訂知情同意書,建立健康檔案,抽取醫療數據,進行健康評估后,將管理對象按照高危人群、慢病人群、特殊人群進行分組,針對不同的分組, 由醫療團隊建立對應的計劃任務,系統根據任務觸發健康宣教,健康提醒,高危預警等,協助健康管理師提高工作效率。 糖尿病高危人群、高血壓易患人群健康服務。健康管理師全程跟蹤隨訪,記錄、分析監測的健康信息。 監測數據正常時,健康管理師根據干預方案,繼續為患者提供居家監測、日常提醒、全程跟蹤、健康教育、健康咨詢等服務;監測數據異常時,自動發送預警信息,消息同時通知健康管理師。 若患者本次監測數據較平常波動較大,健康管理師立即回訪,排除測量誤差或特殊情況后,與上級醫師溝通,調整干預方案或轉診至門診。 患者經醫院診療后,健康管理師根據治療方案,調整干預計劃,繼續跟蹤隨訪。
體檢機構和大型醫院因物理位置和人力資源的限制,人群的高危和亞健康篩查病因預防,院后康養和隨訪等內容存在管理困難!健康小屋”模式在業務能力上具備了對轄區實施基本健康管理的能力,但與醫院的信息共享,互聯互通等制約因素導致管理成本大幅提升。 建立“互聯網 +”健康管理信息平臺,以社區“健康小屋”為觸角,整合醫院醫療資源開展和延伸健康管理服務的模式適合于當下健康管理的新業態。 通過“互聯網 +”健康管理信息平臺了解患者院外情況,延伸醫療服務,全面滿足醫院實際隨訪和健康教育工作需求,利用信息系統減輕工作人員勞動強度、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