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確立了
中醫體質辨識的辨證論治體系,其不僅是杰出的臨床醫 學家,也是一位養生家。在《傷寒雜病論序》中,他強調養生的重要性,枰擊不珍惜生 命、肆意損客生命的行為;在《金匱要略》中提出了內養正氣、外慎風邪的基本方針。
張仲景的養生思想與方法冇:合和五味,尤重飲食與養生的關系,強調飲食之冷熱、五 味之調和當以適宜為度;順天避邪,頎應四時陰陽養生而不可逆之,告誡人們要謹慎小心, 避免客氣邪風中人;清靜調神,反對“唯名利是務”,期勉世人無私寡欲,調養精神;愛人 愛身,批評當時的一部分居士“進不能愛人知人,退不能愛身知己”,認為仁慈、有愛心之 人能卒長壽;導引按摩,主張以動形來防病治病;婦人養生,《金匱要略》設婦人病三篇, 分述妊娠病、產后和婦人雜病的辨治,包括婦人經、帶、胎、產、更年期各種保養調攝方 法。
張仲景被后人譽為中醫方劑學的鼻祖,所創方劑由于其療效的可靠性而沿用至今。值得 注意的是,其中的很多方劑具有雙簾作用,有病可治病、無病則養生。此類方劑的特點:一 是藥性平和,兼具藥食之美;二是具扶助正氣、調理臟腑之功;三是宜于久服而有益無害。 諸如黃芪建中湯、甘麥大棗湯、百合地黃湯、百合雞子黃湯、當歸生姜羊肉湯、腎 氣丸之類,可謂開以方養生之先河。